人类造出的古文字,有三种不是一般水平:美索不达米亚的“丁头字”(亦称楔形字);埃及的“圣书字”;中国的“汉字”。经过比较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,这三种字的方法、原理和内在结构居然如出一辙,真是奇妙极了!可见,无论哪种颜色的人,无非长得都是一样的花花肠子。而今,前两种先于汉字造出的字,都被卷入岁月的汪洋,惟独汉字还巍巍然活着。
汉字的渊源,有始于八卦和河图洛书演进之说者,可是这些说道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认同,到战国末年,识字人普遍尊苍颉(亦作仓颉)为汉字之祖师。《吕氏春秋·君守》篇就把“苍颉作书”和“后稷作稼”、“皋陶作刑”等这些开天辟地头一回做的事和做这些事的人排在一起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中也说:“古者苍颉之作书,自环者谓之‘厶’(即‘私’字),背‘厶’者谓之‘公’。公私之相背也,乃苍颉因以知之矣。“他是以苍颉作书来阐述他的“法治”。《荀子·解薮》则认为:“好书者众矣,而苍颉独传者一也。”他是说当初弄字的人很多,惟独苍颉的成果得以流传,当然,他说的“一”还有“统一”的意思。
查看全文:http://www.skyren-art.com/zh/dingshimei/calligraphy-discourse/363-zao-zi-za-shuo.html